• 中文
  • English
图片展示

擘画中国电影发展新蓝图 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建设电影强国

发表时间: 2022-03-16 00:00:00

浏览: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致力于在“十四五”时期发挥好两个作用:一是通过提升国产影片创作质量,完善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确立国产影片在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先地位;二是以电影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中国电影发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要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电影创作,以电影佳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电影应当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阵地,提高中国电影的文化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从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去年底,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这是继《中国电影2011—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国家针对电影发展领域重要的政策性规划指导文件。此次《规划》的发布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回应,也是针对《“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电影发展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对中国电影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部署,明确了当前“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指向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

总体来说,《规划》致力于在“十四五”时期发挥好两个作用:一是通过提升国产影片创作质量,完善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确立国产影片在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先地位;二是以电影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中国电影发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量化指标,注重数量更强调质量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目标,甚至是首次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这是《规划》的一大亮点,也引起了电影人和网友的热议。比如“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此次在指标的设计上非常具体,其实在文化领域发展规划中很难将具体的指标进行量化,尤其在当前电影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对中国电影是一种挑战。《规划》之所以敢于进行量化指标,是基于近10年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基于中国电影近年“量”与“质”双突破的内生动力,更显现了国家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强大信心,这几项量化指标是切实可行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观众的观影需求在提升,更加期待高质量的中国电影,高质量电影将成为中国电影发展追求的目标,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效应及大片拉动效应愈加明显,2019年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长津湖》,中国电影票房纪录不断被刷新,以《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等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票房与口碑俱佳,2018年和2019年,我国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分别有42部、44部,与“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的目标差距不大;近年来,国产电影票房占比均保持在55%以上,2019年至2021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分别为62%、80.6%、78%;截至2021年9月底,中国电影市场共有影院14235家、银幕80743块,银幕数正式突破8万块大关,“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的目标也不难实现。《规划》虽然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但这个目标是理性且客观的,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规划》也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电影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电影要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科技创新,扶持特色电影类型创作

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区块链等技术的革新,包括近来比较火热的元宇宙概念,都将深刻影响电影发展从创作生产到消费观看的产业全过程。科技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面向世界竞争最前沿的问题,电影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伴随着科技的重大突破,全球范围正在展开一场围绕“AI+”研发的大比拼,一系列高新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使电影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数字化技术变革。科技创新是《规划》比较重视的方面,也是我们需要单独拿出来学习、分析的重点。

《规划》指出,“要密切关注、准确把握全球电影产业及视听科技发展趋势”“加快电影科技创新”,并且专门配套了“电影科技发展重点工程”,可以肯定的是云端化、智能化、虚拟化等将是未来5年中国电影创作生产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我们提出“有效提升LED放映系统自主研制和协同创新”的提案,也在《规划》中得到具体体现,新一代LED电影屏放映系统的“弯道超车”,能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高我国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引导能力。科幻电影、动画电影是与高新技术应用联系最紧密的电影创作类型,其制作水准是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代表,《规划》特别提到要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动画电影等特色电影类型的创作,指出要“通过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带动电影特效水平的整体提升”。


国际传播,提升电影国际影响力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历史上以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国际文化传播的基石,体现人类共通文化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经传承发展、融合创新,从尊重生命、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抗疫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全可以与世界人类共享。中国电影肩负着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使命。回望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表现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名作佳片,不仅深刻影响着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也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重要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仍偏弱、增长较慢。《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电影创作,以电影佳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电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中国电影应当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阵地,提高中国电影的文化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从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这5年是我国电影高质量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战略期。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电影产业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电影强国建设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相信在《规划》的指引下,中国电影制作、发行、放映、营销等各个环节,以及国际文化传播都将取得新进展和新优势,为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电影的智慧和力量。

擘画中国电影发展新蓝图 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建设电影强国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致力于在“十四五”时期发挥好两个作用:一是通过提升国产影片创作质量,完善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确立国产影片在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先地位;二是以电影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中国电影发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擘画中国电影发展新蓝图 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建设电影强国

发表时间: 2022-03-16 00:00:00

浏览: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致力于在“十四五”时期发挥好两个作用:一是通过提升国产影片创作质量,完善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确立国产影片在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先地位;二是以电影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中国电影发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要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电影创作,以电影佳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电影应当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阵地,提高中国电影的文化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从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去年底,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这是继《中国电影2011—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国家针对电影发展领域重要的政策性规划指导文件。此次《规划》的发布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回应,也是针对《“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电影发展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对中国电影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部署,明确了当前“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指向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

总体来说,《规划》致力于在“十四五”时期发挥好两个作用:一是通过提升国产影片创作质量,完善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确立国产影片在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先地位;二是以电影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中国电影发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量化指标,注重数量更强调质量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目标,甚至是首次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这是《规划》的一大亮点,也引起了电影人和网友的热议。比如“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此次在指标的设计上非常具体,其实在文化领域发展规划中很难将具体的指标进行量化,尤其在当前电影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对中国电影是一种挑战。《规划》之所以敢于进行量化指标,是基于近10年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基于中国电影近年“量”与“质”双突破的内生动力,更显现了国家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强大信心,这几项量化指标是切实可行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观众的观影需求在提升,更加期待高质量的中国电影,高质量电影将成为中国电影发展追求的目标,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效应及大片拉动效应愈加明显,2019年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长津湖》,中国电影票房纪录不断被刷新,以《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等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票房与口碑俱佳,2018年和2019年,我国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分别有42部、44部,与“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的目标差距不大;近年来,国产电影票房占比均保持在55%以上,2019年至2021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分别为62%、80.6%、78%;截至2021年9月底,中国电影市场共有影院14235家、银幕80743块,银幕数正式突破8万块大关,“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的目标也不难实现。《规划》虽然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但这个目标是理性且客观的,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规划》也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电影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电影要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科技创新,扶持特色电影类型创作

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区块链等技术的革新,包括近来比较火热的元宇宙概念,都将深刻影响电影发展从创作生产到消费观看的产业全过程。科技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面向世界竞争最前沿的问题,电影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伴随着科技的重大突破,全球范围正在展开一场围绕“AI+”研发的大比拼,一系列高新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使电影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数字化技术变革。科技创新是《规划》比较重视的方面,也是我们需要单独拿出来学习、分析的重点。

《规划》指出,“要密切关注、准确把握全球电影产业及视听科技发展趋势”“加快电影科技创新”,并且专门配套了“电影科技发展重点工程”,可以肯定的是云端化、智能化、虚拟化等将是未来5年中国电影创作生产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我们提出“有效提升LED放映系统自主研制和协同创新”的提案,也在《规划》中得到具体体现,新一代LED电影屏放映系统的“弯道超车”,能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高我国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引导能力。科幻电影、动画电影是与高新技术应用联系最紧密的电影创作类型,其制作水准是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代表,《规划》特别提到要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动画电影等特色电影类型的创作,指出要“通过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带动电影特效水平的整体提升”。


国际传播,提升电影国际影响力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历史上以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国际文化传播的基石,体现人类共通文化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经传承发展、融合创新,从尊重生命、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抗疫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全可以与世界人类共享。中国电影肩负着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使命。回望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表现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名作佳片,不仅深刻影响着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也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重要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仍偏弱、增长较慢。《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电影创作,以电影佳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电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中国电影应当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阵地,提高中国电影的文化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从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这5年是我国电影高质量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战略期。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电影产业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电影强国建设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相信在《规划》的指引下,中国电影制作、发行、放映、营销等各个环节,以及国际文化传播都将取得新进展和新优势,为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电影的智慧和力量。

擘画中国电影发展新蓝图 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建设电影强国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致力于在“十四五”时期发挥好两个作用:一是通过提升国产影片创作质量,完善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确立国产影片在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先地位;二是以电影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中国电影发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关于森菱

公司介绍                          核心风采

董事长                              企业荣誉

高管团队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介绍                  企业相册

 

 

 

©:浙江森菱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2016845号-1

©:浙江森菱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2016845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