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图片展示

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发表时间: 2022-05-25 00:00:00

浏览:

5月21日,“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从“想象、叙事与技术、工业”等角度进行交流分享。

5月21日,“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从“想象、叙事与技术、工业”等角度进行交流分享。

此次沙龙邀请国内老、中、青三代有代表性的科幻研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幻电影如何表达中国想象,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等重要话题,相信对促进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研究员以“中国科幻电影的世界性”为题,认为科幻电影讲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发展的故事,中国科幻电影在讲述中国科幻故事时,应该具有世界性,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视野。科幻故事的想象以科技为基础,应该有科技的逻辑性。科幻电影是电影强国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幻电影应当体现民主、平等、正义等人类进步价值观,这样中国科幻电影才更容易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力。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孟君教授以“太空叙事何以可能——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拓展面向”为题,提出科幻电影至少有三个重要的面向,即面向商业电影、面向社会基础和面向哲学电影。太空科幻大片的叙事方法可以归为三点:技术视景、宏大叙事和英雄探险。太空叙事的社会基础主要包括现实危机、航天实力和电影想象力,太空电影也是非常典型的哲学电影,其对宇宙的哲学省思可以引发人类对自我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陈亦水博士以“科玄之辨”为切入点,探寻中国科幻电影的科幻观问题。她回溯了“五四”后知识界发生的“科玄之辨”,从技术美学的角度论述中国科幻电影如何从“科玄之辨”步入“科玄之裂”,并以《流浪地球》为例提出中国科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独立的感官美学体系。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聚焦科幻电影的神话原型重构问题,通过中外科幻电影比较,探讨科幻作品应如何表达“中国想象”。他认为科幻电影想象力表征民族潜意识和无意识。《流浪地球》虽具美国科幻外观,但隐含了中国神话原型,以中国想象、中国思维体现出中国性。中国科幻电影要善于挖掘中国神话原型,并加入普适性思考,才能拓展想象力,讲好“中国故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科幻十条》)(点击查看政策详情)等一系列囯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相关管理部门、产业界、创作界与教育界应加强合作,抓住关键机遇期,力争联合培养优秀的创作生产人才,进而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的高质量繁荣发展。

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5月21日,“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从“想象、叙事与技术、工业”等角度进行交流分享。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发表时间: 2022-05-25 00:00:00

浏览:

5月21日,“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从“想象、叙事与技术、工业”等角度进行交流分享。

5月21日,“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从“想象、叙事与技术、工业”等角度进行交流分享。

此次沙龙邀请国内老、中、青三代有代表性的科幻研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幻电影如何表达中国想象,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等重要话题,相信对促进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研究员以“中国科幻电影的世界性”为题,认为科幻电影讲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发展的故事,中国科幻电影在讲述中国科幻故事时,应该具有世界性,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视野。科幻故事的想象以科技为基础,应该有科技的逻辑性。科幻电影是电影强国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幻电影应当体现民主、平等、正义等人类进步价值观,这样中国科幻电影才更容易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力。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孟君教授以“太空叙事何以可能——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拓展面向”为题,提出科幻电影至少有三个重要的面向,即面向商业电影、面向社会基础和面向哲学电影。太空科幻大片的叙事方法可以归为三点:技术视景、宏大叙事和英雄探险。太空叙事的社会基础主要包括现实危机、航天实力和电影想象力,太空电影也是非常典型的哲学电影,其对宇宙的哲学省思可以引发人类对自我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陈亦水博士以“科玄之辨”为切入点,探寻中国科幻电影的科幻观问题。她回溯了“五四”后知识界发生的“科玄之辨”,从技术美学的角度论述中国科幻电影如何从“科玄之辨”步入“科玄之裂”,并以《流浪地球》为例提出中国科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独立的感官美学体系。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聚焦科幻电影的神话原型重构问题,通过中外科幻电影比较,探讨科幻作品应如何表达“中国想象”。他认为科幻电影想象力表征民族潜意识和无意识。《流浪地球》虽具美国科幻外观,但隐含了中国神话原型,以中国想象、中国思维体现出中国性。中国科幻电影要善于挖掘中国神话原型,并加入普适性思考,才能拓展想象力,讲好“中国故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科幻十条》)(点击查看政策详情)等一系列囯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相关管理部门、产业界、创作界与教育界应加强合作,抓住关键机遇期,力争联合培养优秀的创作生产人才,进而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的高质量繁荣发展。

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5月21日,“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从“想象、叙事与技术、工业”等角度进行交流分享。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关于森菱

公司介绍                          核心风采

董事长                              企业荣誉

高管团队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介绍                  企业相册

 

 

 

©:浙江森菱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2016845号-1

©:浙江森菱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2016845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